2023年新基建投向专项债的谋划思路与申报策略

  • 更新日期:2023-02-23 21:52:40
  • 作者:创始人
  • 点击:0

一、新基建专项债的投向

(一)市政、公共服务等民生领域信息化;

(二)云计算、数据中心(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内)、人工智能基础设施;

(三)轨道交通、机场、高速公路等传统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

(四)国家级、省级公共技术服务和数字化转型平台。负面清单内项目不得报送。

二、新基建专项债的申报要求

(一)新申报项目在建设内容填写规范上,请参考2022年10月26日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审核标准》填写;

(二)通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进行专项债项目申报,在审核辅助标识2填写“2023年第二批专项债数字经济发展处”,不要漏字或错字;

(三)本次申报优先支持在建项目。新开工项目必须已完成可研审批或核准、备案手续,2023年能够开工建设且形成实物工作量。

(四)天府数据中心集群(郫都、双流、简阳)外不得申报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项目;

(五)继续支持2022年专项债券准备项目清单中的项目;

(六)对于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中因额度限制无法获得支持的项目,符合专项债券项目条件的可申请报送。

(七)允许此前筛选未通过的项目完善相关条件后再次报送。

(八)必须是国家政策允许的13个行业才可填写资本金需求,需求金额填到“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一行最右侧的备注栏,只填写半角数字,不得填写单位等其他任何文字;

(九)申报项目应当属于政府主导、经济社会效益明显、早晚要干的项目;

(十)计划竣工时间应在申报日期两个月之后,否则系统无法推送。

三、2023年专项债第一批反馈的项目现状

一月初,国家发改委反馈了2023年第一批次专项债券项目审核通过清单,在国家发改委反馈的通过项目清单中,各地市州项目普遍出现新增项目、存量项目大幅缩减的情况,甚至部分区县原有计划发行的项目全部未能纳入清单,导致临时调整发行计划,地方债务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多样,除了发改部门加强项目审核与管控以外,还有发改部门在审核项目过程中持续细化审核标准,每一批次项目审核都有新的要求。更加要求地方在项目梳理、包装以及录入国家重大项目库的各个阶段,严格落实发改各个处室的细化要求,力求项目包装“对口对位”。

四、2023年专项债第一批反馈的未通过原因

国家反馈在项目筛选过程中常见不通过原因,请大家在本次项目申报过程中注意审核把关:

(一)项目不符合投向领域规定。包括投向领域选择不准确、建设内容和规模填写过于简略或不够量化、建设内容与选择的投向领域不对应、项目属于投向领域禁止类项目清单等。

(二)项目不符合资本金管理要求。包括项目资本金小于最低资本金比例要求、在政策范围之外将专项债券用作项目资本金等。

(三)项目不符合前期工作要求。包括未办理可研审批或者核准、备案手续,审批、核准、备案文号填写不规范,拟开工时间不符合要求等。

(四)项目不符合国家规划、行业政策等。包括不符合相关规划和生产力布局、不符合行业政策要求、投资规模和申报的建设内容明显不匹配等。5、项目不符合公益性、收益性要求。包括可完全市场化运作、没有与投向领域相对应的项目收益等。

五、2023年专项债第二批补报的优化思路

结合各级发改部门前期对项目的反馈,建议地方在把控项目同时注意项目“成熟度”与“合理性”。

成熟度即指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关注项目体现的完成程度,发改部门多次强调优先支持成熟度高、工程进度快的项目。

合理性指在项目申报过程中关注申报信息的合理性,力求项目申报信息真实、合理。

六、2023年专项债第二批补报申报的具体举措

(一)佐证成熟度

在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发布的申报通知中,多次强调优先支持成熟度高、工程进度快的项目,在重大项目库的审核中,也将项目成熟度作为审核项目是否通过的重要依据。结合重大项目库的系统属性,建议地方在申报项目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 力求系统信息填写完整

项目的“前期工作”是发改部门判断项目成熟度的重要依据,在填写重大项目库时,建议地方做到每一个项目前期工作信息应填尽填,同时务必注意所填写的各个资料时间逻辑。项目不涉及办理的资料,务必在批复状态中填写为“不涉及”,项目计划办理的资料,务必填写预计批复时间,同时需注意与项目设定的开工时间保持合理的时间逻辑。

② 佐证资料务必完备

在近几次的项目申报中,部分处室项目要求提供可研报告、单行材料、立项、用地等手续,都属于发改部门在审核项目成熟度时重要的参考依据。建议各个项目在申报前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及时推进资料办理,属于有特殊申报资料要求的项目(例如:单行材料),提前对接咨询机构准备。

(二)提升项目合理性

根据本次各级发改部门的反馈,大多数新增项目未能通过审核的原因为项目站在发改部门角度缺少合理性,包括:项目出现负面清单字眼、项目建设内容涉及多个投向、项目规模不合理等原因。建议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优化:

① 严控负面清单

严格根据各个投向领域优化建设内容,除避免通用性的负面清单字眼(如:绿化、亮化)以外,还需注意各个处室审核时惯常审核的字眼(如:开发区处在发布的通知中,多次强调避免出现服务用房、某某中心等内容),动态把控各个投向领域的申报要求。

② 细化建设内容,避免多种投向

细化建设内容,按照项目所处的细分投向领域调整建设内容,避免出现项目建设内容杂乱的情况。尽可能不体现与投向无关的建设内容,实在无法避免的,应尽可能缩小此类内容的篇幅。

③ 细化优化建设规模

细化项目的建设规模,所涉及的建设内容应尽可能体现具体规模大小(如建设医院门诊楼,应明确体现建设面积大小),有利于发改部门审核时了解项目的情况,增加项目合理性。优化项目建设规模,项目建设内容应与投资规模相匹配,达到合理的规模,同时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设置建设规模(例如:某区县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奥体中心10万平方米,远超相关规划,被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