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全国人大官网发布《对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方面,公告列出了如下意见建议:
建议尽快对预算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调研,若有必要调整,应依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和隐性债务控制存在较大压力,建议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及项目的合规性审核。
加强省级统筹,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这两年一大批地方政府债务陆续到期,按时偿还有难度,建议有关部门提早谋划,形成预案。
建议进一步健全专项债管理机制,根据项目运营期限、收益实现规律,通过偿债计划或发行人选择权等方式,实现灵活偿债,化解风险。
规范地方政府专项债,应坚持有保有压。
对于同脱贫攻坚紧密相关或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开发性项目,应坚定给予支持,通过债务“新老划段”等方式支持项目建设融资;
对于一些地方将资金投向没有效益的形象工程及楼堂馆所建设,则应严格禁止。
以下为公告全文——
对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9月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财政部部长刘昆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共有16人次发言。现根据会议发言情况,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对预算执行情况报告的主要意见整理如下。
出席人员普遍认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关于预算的决议要求,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实施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总体稳定,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大家强调,要充分认识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呈现的积极变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做好全年经济工作的信心;同时也要充分认识稳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科学有效应对风险挑战,遵循规律、攻坚克难,进一步突出财政政策重点,发挥内需支撑作用,着力稳就业稳物价,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审议中,大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财政政策效能
有的出席人员认为,应加强经济走势预研预判,做好跨周期调节和前瞻性调控,统筹用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提高政策精准度,确保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有的出席人员提出,在财政收支紧张的背景下,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显得尤为重要。建议有关部门深入落实“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绩效管理工作要求,健全绩效目标管理体制机制,压减非重点非刚性、进度慢绩效低的项目支出,促进财政资金的规范使用、科学使用、有效使用。有的出席人员指出,越是经济困难时期越应严肃财经纪律,查处乱收税费、偷逃骗税问题需持续用力,不能松劲。有的出席人员提出,受新冠疫情、俄乌冲突影响,完成今年年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全部预算指标难度较大。建议尽快对预算调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调研,若有必要调整,应依法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查批准。
二、着力保障重点领域支出
有的出席人员认为,目前部分县级政府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建议加强县级财政运行研判分析和预警,高度关注经济欠发达地区县级财政状况,加大财政保障力度,留足政策落地、资金到位的提前量,确保基层“三保”不出问题。有的出席人员提出,应进一步优化民生领域支出结构,集中精力搞好兜底性的民生建设项目。有的出席人员认为,应多措并举稳岗位促就业,落实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等政策,提高失业保险返还比例,加大鼓励吸收高校毕业生、16到24岁年轻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的财政政策力度。有的出席人员认为,应重点关注今年受疫情、旱涝灾害影响较大的省份、行业、企业发展状况,采取财政、税收等方式帮助其渡过特殊困难时期。有的出席人员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应研究发放消费券等措施,支持餐饮、旅游等行业尽快恢复。有的出席人员指出,一些地区农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受今年旱涝灾害影响损失较大。建议进一步加大农业领域投入,着力打造信息化、智能化农用基础设施,增强抗灾能力,提高农业产出。有的出席人员认为,应尽快完成剩余中央基建投资计划,加快资金拨付,支持推进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新一代新冠疫苗、治疗药物研发进程。
三、切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有的出席人员指出,今年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偿还和隐性债务控制存在较大压力,建议进一步加强地方政府专项债及项目的合规性审核,围绕债务规模和结构、资金使用和偿还情况等做好风险评估预警;加强省级统筹,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有的出席人员说,这两年一大批地方政府债务陆续到期,按时偿还有难度,建议有关部门提早谋划,形成预案。有的出席人员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强专项债风险管理。建议进一步健全专项债管理机制,根据项目运营期限、收益实现规律,通过偿债计划或发行人选择权等方式,实现灵活偿债,化解风险。有的出席人员认为,规范地方政府专项债,应坚持有保有压。对于同脱贫攻坚紧密相关或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开发性项目,应坚定给予支持,通过债务“新老划段”等方式支持项目建设融资;对于一些地方将资金投向没有效益的形象工程及楼堂馆所建设,则应严格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