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 | 第三批专项债准备项目清单敲定

  • 更新日期:2022-08-17 13:41:55
  • 作者:创始人
  • 点击:0

8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了8月份新闻发布会。

部分要点:

1—7月,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5个,总投资10028亿元。7月份,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2368亿元,主要集中在水利、能源等行业。

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主要投向交通、能源、物流、农业农村等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

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使用和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投放。促进重点领域消费恢复,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近期,我们又组织地方报送了第三批专项债券项目,目前已筛选形成准备项目清单反馈地方,同时抄送财政部、人民银行、审计署。

抓紧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备选项目筛选推荐等有关工作,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会同中央有关部门、中央企业和各地方,抓紧梳理形成了备选项目清单,按照“成熟一批、推荐一批”的思路,推荐给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目前已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

优先支持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支持“十四五”规划内的相关项目,支持前期工作成熟、三季度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

三季度,加快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建设实施。

支持县城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加快排水防涝、垃圾污水收集处置等设施建设,加强县城与周边大城市互联互通。

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聚焦重点任务,精准补齐短板弱项,防止大拆大建和炒作房地产;严格控制撤县建市设区;结合人口趋势合理制定规划,防止提不切实际的目标;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目前,有6个REITs项目正在开展委托评估,近20个较成熟的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此外,我们对意向项目加强辅导,培育潜在市场,处于辅导期的项目超过80个。

文字实录——

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主任、委新闻发言人 金贤东: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8月份新闻发布会。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面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为做好下半年有关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先生、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先生,共同介绍当前经济运行态势和宏观政策着力点。我先通报3方面情况,之后再与我的同事共同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第一方面,关于发用电情况

从发电看,受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经济恢复增长等因素影响,1—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4.7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7个百分点。7月份,全国发电量80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5%,增速比上月加快3.0个百分点。分品种看,火电由降转增,同比增长5.3%;由于来水偏枯,水电增长2.4%,增速比上月放缓26.6个百分点;风电增长5.7%,增速比上月放缓11.0个百分点;核电下降3.3%,降幅比上月收窄5.7个百分点;太阳能发电增长13.0%,比上月加快3.1个百分点。

从用电看,1—7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4%。其中,一产、二产、三产和居民生活用电量同比分别增长11.1%、1.1%、4.6%和12.5%。

第二方面,关于投资项目审批情况 1—7月,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65个,总投资10028亿元。7月份,我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2368亿元,主要集中在水利、能源等行业。

第三方面,关于共建“一带一路”进展情况今年以来,中方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一道,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把基础设施“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取得了一批实打实、沉甸甸的发展成果。

一是朋友圈日益广泛牢固。今年以来,我国与阿根廷、尼加拉瓜、叙利亚和马拉维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与摩洛哥、古巴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规划,中国—非盟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工作组第一次会议成功召开。截至2022年7月底,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

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硕果累累。中老铁路实现全线开通运营,客货运输量稳步增长;匈塞铁路塞尔维亚境内贝诺段顺利通车;雅万高铁最长隧道实现全隧贯通;吉布提港铁路场站正式投产;瓜达尔港成为区域物流枢纽和临港产业基地。中欧班列继续安全稳定运行,连续27个月单月开行千列以上,累计通达欧洲24个国家的200个城市。7月份,中欧班列共开行1517列、运送货物14.9万标箱,去程、回程及开行总量均创历史新高。

三是经贸合作实现质量效益双提升。截至6月底,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对外贸易投资规模稳步提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国—柬埔寨自贸协定正式生效,累计与32个共建国家和地区签署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协议,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四是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不断健全。成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MCDF)基金,10家国际金融机构参与。截至7月底,我国累计与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在1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业务量、影响力稳步提升。

五是民心民意根基持续夯实。今年以来,中国与巴基斯坦签署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与阿根廷教育部续签教育领域交流协议;“鲁班工坊”等10余个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品牌逐步形成;“丝路一家亲”行动持续推进,菌草、杂交水稻等“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援外项目有效增进了共建国家民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我先介绍到这里,下面欢迎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代表的媒体。

新华社记者:

请问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运行态势?下半年经济工作重点有哪些,如何更好稳经济?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 袁达:

谢谢你的提问。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仍有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但更要看到,今年以来中国经济面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影响,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巨大的潜力。同时,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正在加快落地落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持续显现,宏观政策效应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趋势必将进一步巩固。

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经济工作作出了系统部署,我们将不折不扣抓好贯彻落实,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力争实现最好结果。

一是高效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坚持系统观念、科学精准,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落实好“九不准”举措,及时总结推广各地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坚持以快制快,精准高效处置突发疫情。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二是优化促进经济持续恢复发展的政策环境。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宏观政策要在扩大需求上积极作为,既要有力,又要合理适度,不预支未来。加快推进实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做到落实快、协调快、见效快。强化政策预研储备,视情及时出台实施。

三是综合施策扩大有效需求。充分发挥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作用,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主要投向交通、能源、物流、农业农村等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依法依规加快办理用地、用能、环评等手续。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使用和政策性银行新增信贷投放。促进重点领域消费恢复,延续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落实好稳外贸政策措施,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四是切实保障粮食能源安全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强化粮食安全保障,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提升能源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大力度规划建设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优化国内产业链布局,畅通交通物流,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国际竞争力。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预见预判预案,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五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推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突破,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继续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集中推出一批“绿灯”投资案例。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外资促进服务,推动重大外资项目落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六是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加大稳就业政策实施力度,落实好各项援企稳岗政策,着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千方百计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及时稳妥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中新社记者:

今年以来,一系列重大项目加速开工建设,积极支撑经济大盘。请问上半年重大项目建设情况如何?下半年,国家发改委在推动项目建设上有哪些新安排、新举措?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 罗国三:

谢谢您的提问。

今年3月以来,受到超预期因素影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是扩大国内需求,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支撑;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是把握工程建设窗口期、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先决条件。今年以来,我们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力度推进各地方各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扎实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建立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召开会议,进一步压实牵头部门责任,加快项目细化分解,强化协同配合,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资金、用地、用能、环评等保障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同时,地方进一步完善重大项目推进机制,积极对接各牵头部门,将102项重大工程项目纳入本地重点项目清单优先推进。截至目前,各部门和地方协同发力,102项重大工程有序推进,总体进展顺利。二是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截至7月31日,今年用于项目建设的3.45万亿专项债券额度已经基本发行完毕。我委通过有关调度机制,加强对专项债券项目建设的调度和指导督促,推动各地方加快资金使用进度。近期,我们又组织地方报送了第三批专项债券项目,目前已筛选形成准备项目清单反馈地方,同时抄送财政部、人民银行、审计署。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务院要求,继续督促指导地方做好专项债券相关工作,加快推进专项债券使用进度。三是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和使用进度。中央预算内投资按照集中力量办国家层面的大事、难事、急事的原则,加快下达进度,督促各地方尽快开工建设,加快资金使用进度,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引导带动作用。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务院印发的《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和各地方进一步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实施推进力度,努力保持全年投资稳定增长。一是扎实推进投资项目前期工作。推动各地方深化项目前期研究论证,坚持先评估后决策,持续提高项目前期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协调有关方面,加快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做好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及早开工建设。二是加强资金、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下达进度。推动各地进一步落实“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工作机制和要求,做好专项债券项目准备工作。发挥好国家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协调机制作用,加大重大项目用地保障力度。落实好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等政策。三是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力度。继续发挥好推动“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实施部际联席会议和其他有关协调机制作用,推动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实施。四是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充分发挥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作用,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重大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

谢谢!

央视财经记者:

今年夏季高温、复工复产加速等因素推动电力消耗增长,为确保能源电力供应充足,煤炭增产保供下一步还将有哪些具体举措?在规范电煤中长期合同方面有哪些要求?

金贤东:

谢谢你的提问。正如刚才我已经介绍的,今年入夏以来,受持续性大范围高温天气、经济恢复增长等因素影响,全国用电需求持续走高;同时,由于来水偏枯,水电出力不足,导致电煤供应保障持续面临较大压力。8月1日至14日,全国统调电厂日均耗煤81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5%;其中,8月3日耗煤849万吨,创历史新高。针对今年夏季用煤新情况新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国务院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指导督促有关地方和企业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产量,全力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签订履约工作,着力加强运输保障,推动电煤供应保障取得积极成效。上半年,全国煤炭产量增长11%;7月份以来,全国煤炭日均调度产量处于1240万吨左右的较高水平;近期,统调电厂存煤最高达到1.75亿吨,同比增加7400万吨;目前,电煤中长期合同总体已实现全覆盖。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作用,进一步压实地方和企业能源保供主体责任,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产量,着力做好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确保能源电力供应安全。一是加强督促落实,各产煤省区已签订煤炭安全保供责任书,我们将指导督促落实煤炭生产和电煤供应等任务。二是加快产能核准、核增等手续办理,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推动先进产能加快释放。三是狠抓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监管,适时组织开展履约核查,常态化开展不履约案例归集核查工作,确保合同履约到位。四是加强电煤中长期合同运输保障,优化调度组织,最大限度发挥铁路运输效率,尽可能多地保障电煤运输。

澎湃新闻记者:

保住市场主体是稳住民生经济大盘的重中之重,此前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财税、金融等政策措施,帮助受疫情冲击的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请问前期出台的相关措施是否取得了预期成效?下一步对于支持市场主体还有哪些考虑?

袁达:

谢谢你的提问。受国际形势深刻复杂演变、国内疫情等超预期因素冲击,今年以来中小微企业面临的风险挑战有所增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出台并推动实施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政策措施。

一是加强形势研判,优化政策供给。密切跟踪宏观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态势,聚焦共性问题和普遍诉求,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等政策措施,支持中小企业纾困解难和健康发展。

二是强化统筹协调,推动政策落实。切实发挥好牵头部门职能作用,指导协调推动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出台各领域政策举措。针对工业企业普遍面临的困难,及时细化实化财政税费、金融信贷、保供稳价、用地用能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体措施,加快推动政策落地见效。针对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制定交通运输、餐饮、旅游等细分领域支持措施,推动留抵退税、社保费缓缴、房租减免等政策加力提效。

三是紧盯堵点卡点,推动复工达产。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运行态势的调度分析,推动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有关政策实施方案,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协同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企业复工达产,努力保持制造业企业和工业园区生产经营秩序,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各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从上半年数据和近期调度情况看,中小微企业获得感持续增强,96.3万户服务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获减免房租383亿元,1280.3万户服务业市场主体获减免社保费669.2亿元。工业企业经营有所改善,6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增,同比增长0.8%。服务业企业信心逐步恢复,7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8%,继续位于扩张区间。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落细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同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强化政策预研储备,为稳定经济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谢谢!

中宏网记者:

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用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请问这3000亿重点投向哪些领域的项目?发改委就此开展哪些相关工作?

罗国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扩大有效投资相关工作。运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3000亿元,补充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资本金,有利于形成精准有效投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助力稳定经济大盘,实现扩大有效投资、带动就业、促进消费的综合效应。从投向上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主要用于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明确的交通水利能源等网络型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国家安全基础设施等五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领域,重大科技创新、职业教育等领域,以及其他可由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资的项目建设。

近期,按照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抓紧做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备选项目筛选推荐等有关工作,推动项目尽快落地实施。

一是抓紧筛选推荐备选项目。国家发改委会同中央有关部门、中央企业和各地方,抓紧梳理形成了备选项目清单,按照“成熟一批、推荐一批”的思路,推荐给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目前已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项目筛选时注重投资有效性,不搞大水漫灌,优先支持基础设施重点领域项目,支持“十四五”规划内的相关项目,支持前期工作成熟、三季度能够尽快开工的项目,以尽快发挥作用。

二是推动建立协调机制。为加快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落地实施,按照国务院要求,推动建立了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召开两次协调机制会议,切实加强部门协同,强化统筹协调。有关部门联合办公,连续高效运转,最大程度节省文件周转时间,全力以赴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各地方也比照建立了协调机制,切实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协同。

三是协调尽快投放资金。坚持“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坚持市场化原则,协调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尽快向符合条件的项目投放资金。商请商业银行向符合条件的项目发放配套贷款,着力破解要素保障、手续办理等问题,做好项目前期工作和用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

四是加快项目开工建设。督促各地方抢抓三季度施工旺季的时间窗口,提高工作效率,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项目实施过程中,要求符合条件的项目尽可能多地通过以工代赈帮助当地群众就近务工。同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项目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规范项目管理,不搞“萝卜快了不洗泥”。

从昨天公布的统计数据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势头较好,这与今年上半年专项债券加快发行使用有很大关系。三季度,我们加快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建设实施,将对下一步投资增长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用好用足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充分发挥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作用,有力有序有效推进项目尽快落地实施,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助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趋势,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报记者:

今年5月份,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请问文件印发以来,相关工作进展如何,各地方落实中应注意哪些方面?在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上应注意哪些方面?

金贤东:

谢谢你的提问。县城是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城及县级市城区人口占全国城镇常住人口的近30%。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对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意见》出台后,我们依托城镇化工作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会同各有关方面多措并举、分类引导县城发展。

一方面,持续完善支持县城建设的政策举措。一是支持县城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和返乡创业园区,优化县乡村物流网点布局。二是支持县城完善市政设施体系,加快排水防涝、垃圾污水收集处置等设施建设,加强县城与周边大城市互联互通。三是支持县城强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强县城中学标准化建设,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降至4.8%,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县级医院覆盖了940个县。四是支持县城加强历史文化和生态保护,划定289片历史文化街区。五是提升县城辐射带动乡村功能,推进教师“县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和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六是强化县城建设的要素支撑,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信贷等支持县城项目建设。

另一方面,坚持因地制宜、把稳方向,守牢五方面红线底线。一是严格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二是聚焦重点任务,精准补齐短板弱项,防止大拆大建和炒作房地产。三是严格控制撤县建市设区。四是结合人口趋势合理制定规划,防止提不切实际的目标。五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关于你关心的特色小镇建设情况,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建立健全特色小镇规范纠偏机制,各省(市、区)人民政府按照“少而精”要求,建立特色小镇清单,实施严格管理,特色小镇数量大幅精简、质量有效提升。下一步,我们将引导有关方面抓紧抓好常态化规范纠偏,确保特色小镇在规范健康发展轨道上稳步前行。一是坚持“一张清单管到底”,指导地方动态跟踪清单内特色小镇发展情况,及时优胜劣汰。摸排疑似问题线索,防止房地产、康养、文旅等清单外项目冠名为“特色小镇”。二是严守合规用地、生态环保、债务防控、房住不炒、安全生产等“五条底线”,督促地方加强对清单内特色小镇监督监管,对违规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三是及时宣传推广特色小镇聚力发展主导产业、促进产城人文融合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特色小镇发展的良好氛围。

证券时报记者:

自去年6月起,首批9单基础设施REITs产品挂牌上市,请问一年以来取得了哪些进展成效?未来推动基础设施REITs投资工作重点在哪些方面?

罗国三:

去年6月,首批基础设施REITs项目正式上市。一年以来,市场运行平稳,项目运营良好,支持有效投资作用日益显现。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职责分工,严把项目质量关,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稳妥推进基础设施REITs工作。

一是积极稳妥推进项目。去年6月,我委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将保障性租赁住房、清洁能源项目等纳入基础设施REITs发行范围,为市场提供更多类型的优质项目。一年来,我们严把项目质量关,在首批推荐10个项目后,又陆续向证监会推荐了10个项目,包括深圳人才安居集团、厦门安居集团、北京保障房中心等三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目前,还有6个项目正在开展委托评估,近20个较成熟的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此外,我们对意向项目加强辅导,培育潜在市场,处于辅导期的项目超过80个。

二是加强顶层设计。我委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首次从国务院层面对基础设施REITs工作提出全面要求,针对国资转让、扩募机制、REITs立法等核心问题作出明确安排,特别提出要进一步提高推荐、审核效率,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基础设施REITs项目上市。《意见》的出台,对于坚定各方信心,调动市场积极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基础设施REITs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坚持开门服务。去年6月以来,我们克服疫情影响,先后组织召开4次“开门办公会”,听取一线声音,解答共性问题,有关单位参会合计近600人次。针对项目存在的疑难问题,组织90余场座谈会或视频会,多次沟通、反复研究、加强指导,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关键问题。针对保障性租赁住房、清洁能源等行业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组织行业专家多次深入研究,依法合规提出具体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四是做好宣传培训。组织全国省级发展改革委集中培训,提高工作业务能力。为北京、辽宁、浙江、湖北、云南、新疆等10余个地方讲解政策精神,帮助各地准确理解相关要求。启动“REITs在路上”系列宣传活动,开展超过54万人次参与的全国基础设施REITs知识竞赛。针对基础设施REITs的重要政策、重要事件,及时组织新闻宣传,回应市场关切,提振市场信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的意见》要求,按职责分工,切实做好基础设施REITs工作,在严格把关项目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推荐效率,推动基础设施REITs市场规模不断扩容,特别是积极推进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项目发行上市,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同时,我们将大力督促回收资金尽快投入新项目建设,促进有效投资,形成良性循环。我们将和中国证监会等加强协作,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基础设施REITs市场健康发展。

经济参考报记者:

下个月就是中秋佳节,目前各地月饼正在陆续上市。我们注意到今年6月,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请问今年中秋节前会采取哪些监管措施?

金贤东:

谢谢你的提问。经过多年治理,近年来月饼市场秩序明显改善,运行总体规范有序,但仍有个别企业炒作月饼价格,“天价”月饼问题仍然存在。6月份,我委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遏制“天价”月饼、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公告》,主要目的就是以月饼为切入点,提倡节俭、反对浪费,推动月饼等节日食品回归大众消费品属性、回归传统文化本源,引导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期,围绕《公告》要求,我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加强协同联动,先后向13家行业协会、33家月饼制售和流通领域龙头企业、100多家重点零售企业,以及主要电商平台进行政策宣传,做好行业指导。中国商业联合会等6家行业协会发布拒绝“天价”月饼流通倡议,中国焙烤食品糖制品工业协会发布月饼行业安全质量诚信倡议,主要电商平台、中国饭店协会、中国酒店用品协会和酒店代表发起限制过度包装倡议,各大电商平台正在积极开展平台治理,共同推动行业自律。

今年中秋节前,我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强化信息共享,认真做好市场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公开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共同抓好《公告》落实。目前市场监管部门正在组织开展相关集中整治行动。下一步,我们将紧盯三个重点:一是紧盯重点问题。针对个别企业添加名贵馅料、过度豪华包装、混合销售高价商品等现象,以及月饼券经营不规范问题,重点在执行限制过度包装强制性标准,禁止混合销售,规范月饼券管理,加强月饼质量安全等方面加强监管。二是紧盯重点对象。根据《公告》要求,将对单价500元以上的盒装月饼生产和销售企业进行重点监管。三是紧盯重点领域。近年来,有的豪华酒店推出高价盒装月饼,有的线上网店为私人定制“天价”月饼提供便利。对此,将聚焦高端酒店、饭店和电商平台等,开展监督检查,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促使月饼“价格更亲民、品质更优良、包装更简约”,形成“理性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社会新风尚。

凤凰卫视记者:

数据显示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大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近期以来,城镇青年失业率处于较高水平。请问下半年将如何落实稳就业政策,特别是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业就业工作?

袁达:

谢谢你的提问。各方面都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问题。今年以来,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综合分析,这是总量与结构、周期性与季节性等多重因素交织叠加的结果。今年青年就业总量较大,仅高校毕业生就达到1076万人,比去年增加167万人,创历史新高。受疫情冲击,一些地方、行业市场主体遇到暂时性困难,吸纳就业能力有所下降,部分企业出现减招缩招现象,加上当前又正值高校毕业生集中离校,客观上加大了求职难度,使得青年失业率阶段性升高。同时,就业结构性矛盾持续显现,部分领域人才供需脱节、人岗匹配度不高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比如,对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予以激励,加快推进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等工作进度,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等等。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切实抓好稳经济、稳市场主体、稳岗位扩就业等政策落实的同时,从四个方面精准发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工作。

一是再研究推出一批支持创业就业的务实管用举措。加快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持续提升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带动力。抓紧落实《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精神,指导地方在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15条普惠性政策清单基础上,因地制宜出台更大力度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政策,扎实推动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落实落地,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同时,着力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助力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

二是再加快破解一批制约创业就业的痛点堵点。会同有关方面完善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政策支撑体系,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广泛征集有关地方创业就业方面改革诉求,聚焦关键卡点,部署实施一批破解痛点堵点的改革举措。扎实推进已部署的全面创新改革任务落实,帮助地方协调解决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力争早出成果。

三是再谋划举办一批创业带动就业的重点活动。筹备好双创活动周,聚焦力促大学毕业生创业就业,进一步丰富活动周形式、内容、重点活动。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办好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传播创新创业文化、培育创新创业氛围、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拓展创业就业空间。

四是再宣传推广一批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经验。加强双创有关政策解读,及时梳理总结、宣传推广各地方促进创业就业的经验做法。发挥双创示范基地联盟等作用,组织召开一系列创业带动就业的经验交流现场会,促进各地互学互鉴,对接创业就业资源。同时,我们已梳理汇总了一批创业带动就业的典型案例,会后提供给大家参考,欢迎大家积极报道。

谢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我们注意到,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印发了关于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的通知。请问,名单上入选城市体现了哪些考虑?这些城市建设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的重点是什么?

金贤东:

谢谢你的提问。建立健全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提升资源安全保障能力、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将“开展60个大中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列为102项重大工程项目的一部分。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商务部等部门积极推进有关工作,今年初印发了《关于加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近期又发布了《关于印发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的通知》。重点城市的选择,既综合考虑各地区人口、经济社会发展、废旧物资产生量等基本情况,也考察相关城市在生活垃圾分类、废旧物资回收网点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点“两网融合”建设、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等方面工作基础,同时兼顾区域平衡,在充分尊重地方积极性的基础上加强中央统筹,最终确定北京等60个城市作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

根据《指导意见》和《通知》有关要求,重点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这是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的基础和关键。要重点建设规模化网络化智能化的规范回收站点、绿色分拣中心、绿色交易中心,将塑料废弃物和废旧纺织品等规范收集设施,作为回收网络建设的重要内容统筹推进。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建设一批可循环快递包装的投放和回收基础设施。二是提升再生资源加工利用水平。指导重点城市因地制宜推动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集聚化发展,加大再生资源先进加工利用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力度,提升再生资源分拣加工利用水平,推动改善“散乱污”状况。三是推动二手商品交易发展。指导重点城市积极建设多种形式的二手商品交易渠道,推动线上线下二手交易发展。鼓励重点城市建设高质量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项目,探索航空器、航空发动机、工业机器人等新领域再制造项目。此外,推动重点城市完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政策保障体系,加强土地等要素保障,加大投资金融政策支持,加强行业监督管理,确保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对符合要求的重点项目予以大力支持,并适时组织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交流典型经验做法,促进互学互鉴,确保到2025年,60个城市率先建成相对完善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对全国其他城市形成带动引领效应,全面提升我国资源循环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