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出台《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计划到2025年,城市更新行动取得重要进展,到2035年,城市更新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病”问题得到有效治理。我省将加快构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网络体系,实施城市停车场建设行动,到2025年,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
老旧小区鼓励“一次改到位”
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我省将按照应改尽改的原则,科学编制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积极推进片区化改造,鼓励“一次改到位”。力争到“十四五”末基本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全省现有城镇棚户区改造。
在城市危旧房及老旧厂房改造提升中,安徽鼓励转变城市老旧厂区区域功能,积极向商业综合体、消费体验中心、健身休闲娱乐中心等多功能、综合性新型消费载体转型,大力发展商贸金融、健康养老、文旅科创等产业,建设科普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力争到“十四五”末建成一批老旧厂区改造示范项目。
加快构建慢行网络体系
城市生活越来越舒适,我省还将实施城市生态修复工程。按照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要求,加快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均衡的公园绿地系统。贯通和拓展城市绿道,推进向社区延伸。到2025年,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不低于80%。
在交通方面,我省将实施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构建快速路、主次干道和支路级配合理的城市路网体系。在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完善公交场站等配套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构建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网络体系。设区市人民政府驻地应能在30分钟内到达对外客运交通枢纽,城市内主要综合客运枢纽间交通连接转换时间不超过1小时。
我省将实施城市停车场建设行动。到2022年,设区市建成停车泊位管理信息化渠道。到2025年,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20万个,同步按比例配建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建设安装条件。
海绵城市面积占比有目标
一下雨就“看海”?我省将实施城市安全韧性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城市内涝治理工程,保留和恢复自然雨洪通道、蓄滞洪空间,因地制宜、集散结合建设雨水调蓄设施,加快实施管网和泵站建设与改造。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打造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未来城市建成区范围内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均应按照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落实相应措施。到2025年,基本形成“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滞削峰、超标应急”的城市排水防涝体系;城市建成区5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目标要求。
限制县城民用建筑高度
实施新城建提升工程,我省将大力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到2022年6月底,各市全面完成以城市燃气、桥梁、供水、排水防涝等为重点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建设任务。到2025年实现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全覆盖。
我省还将实施县城绿色低碳建设工程。有序控制县城建筑密度和强度,县城建成区的建筑总面积与建设用地面积的比值应控制在0.6至0.8,合理限制县城民用建筑高度,民用建筑高度要与消防救援能力相适应。推进绿色节约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小型化、分散化、生态化方式为主,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
加强城市特色要素识别挖掘
城市建设“千城一面”?我省将实施城市风貌塑造和历史文化保护工程。我省将加强城市特色要素识别与挖掘,方案还给出了“攻略”。“皖北地区侧重传统建筑文化挖掘传承,延续传统街巷肌理,提升城市的地域特征。皖南地区突出山、水、城有机融合,强化城镇历史格局、徽派古建筑等特色要素保护。皖中、沿江地区注重保护传承沿江地区城市特色,加强工业遗产等资源保护利用。皖西地区突出自然山水与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