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债发行三季度或迎高峰 管理逐步细化深化

  • 更新日期:2021-08-08 19:19:08
  • 作者:未知
  • 点击:0

受提前额度下达较晚、审核趋严等影响,今年上半年,新增地方债发行整体偏慢,供给较往年明显后置。截至6月末,各地已组织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48万亿元,相比去年同期规模有明显下降,新增专项债券更是同比缩水超五成。根据财政部下达的新增地方债务限额,专家表示,下半年专项债还有较大发力空间,三季度或将迎来新增地方债的供给高峰。

与此同时,自6月以来,地方债发行利差首现分化。发行结果显示,多省市地方债发行利率与国债收益率利差由此前长期维持在25个基点左右的水平压缩至最低15个基点左右,显示出地方债招标利差市场化水平的提升。

既要开“前门”,也要堵“后门”。今年以来,监管层持续加强专项债风险管理力度,建立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防范专项债风险成为今年地方债监管工作的重头戏。专家提醒,在地方经济尚未完全修复、财政依然承压的背景下,需重点关注专项债潜在风险。

新增专项债或集中在三季度发行

今年上半年,地方债发行放缓,特别是专项债发行进度明显偏慢,引发市场关注。Wind数据显示,2021年1月至6月,全国各地共发行地方债3.34万亿元,其中,新增地方政府债券1.48万亿元,同比减少 46.95%;再融资债券发行大幅放量,规模达1.86万亿元,同比增加166%。

具体来看,专项债成为新增地方债发行进度滞后的主要拖累。截至6月末,新增一般债券发行规模为4656亿元,新增专项债券发行规模为1.01万亿元,同比下降54%。

目前,财政部已下达今年全年新增地方债务限额4.2676万亿元,包括一般债8000亿元、专项债券3.4676万亿元,意味着上半年新增专项债发行进度未满三成,下半年还有2.5万亿元新增专项债“整装待发”。此外,据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测算,债券到期压力下,再融资专项债或需发行至少0.5万亿元,用于偿还到期债券本金,若考虑各地偿还存量债务需求,发行规模或将进一步增加。

兴业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黄伟平表示,新增专项债发行节奏偏慢,或是由于今年上半年“稳增长”压力不大。同时,在“加强债务管控+防风险”背景下,财政部对专项债项目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审批趋严,也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了专项债发行节奏。根据目前部分省份披露的三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三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计划超过1万亿元,预计三季度特别是8月后,或将迎来新增专项债的供给高峰。

今年发行完成试点或延迟至四季度末,但考虑到11月至12月天气寒冷,部分基建项目不适宜开工等因素,新增专项债或集中于三季度发行。

地方债发行市场化水平提升

虽然今年新增地方债发行节奏较往年偏慢,但发行定价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近期,广东、江苏、浙江、北京和湖北5省市招标发行的部分地方债与同期限国债的利差缩窄至15个基点以下,其中,北京近期发行的地方债利差最低值仅为14.5个基点,打破了利差普遍在25个基点这一利率隐形限制。

去年11月,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工作的意见》,鼓励具备条件的地区参考地方债收益率曲线合理设定投标区间,不断提升地方债发行市场化水平,杜绝行政干预和窗口指导,促进地方债发行利率合理反映地区差异和项目差异。多位专家表示,此次多个发达省市下调利差,是对去年财政部“市场化发行”要求的响应,利差与地区信用差异的联系将更加紧密。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表示,我国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也自然受更多市场资本的吸引,造成其债券与国债利差减少。同时,我国地域广阔,地方经济在不同地域之间差异较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招标利率存在一定差别也很正常,这是政府债券市场化的必然反应。

在专家看来,未来,地方债招标利差降低是大势所趋。地域间利差水平面临重估,不同资质地方债价格会出现分化,但背后不是信用差异,更多是当地金融资源、地方债流动性等差异,同时,也有助于理顺国债和地方债、一级和二级价格体系,地方债流动性将有所改善。

化解地方债风险不容松懈

专项债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是扩大有效投资、补齐发展短板、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着力点。今年以来,在专项债管理方面,政策层层递进并逐渐细化、深化,专项债常态化管理进一步落实。

专项债常态化管理下,项目审核进一步趋严或影响后续债券发行进度,且存在调整债券用途至再融资以及调整项目用途至棚改领域的可能性。同时,地方财政当前依然承压,地方债到期高峰来临之际,较高的偿债付息规模或进一步加剧地方财政压力。考虑到专项债借新还旧周期较长,或导致债券付息成本显著增加,需要警惕后续偿还风险。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地方人大对政府债务审查监督的意见》,提出加强人大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的监督。其中,提及了专项债监管,比如审查项目的方向和用途、收益测算、还款资金来源、最终偿债责任等内容。

专家表示,这一政策与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工作要求一脉相承。因为地方政府负债的规模应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避免过度通过负债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不可持续,进而演化成区域性金融风险。

分析师表示,关于地方债,今年的主基调是积极支持重点领域,并重视项目管理。继续完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开好“前门”、严堵“后门”,发挥政府规范举债对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