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违约等风险事件频发、政策一再强调有序打破刚兑的背景下,信用债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整体收紧。此外,近日春华水务作为首个“自曝逾期”的城投平台也给城投债市场蒙上阴影。
Wind显示,5月1日至19日城投债共发行69只、 465.7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9.26%和56.43%。城投债发行缩量的背后,一方面是城投平台融资趋严;另一方面则是资金方的风险偏好收紧。
《中国经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当前AA级城投债基本没有市场,投资人对发债平台的主体情况以及所在地域较为关注。某上市城商行金融市场部人士表示:“我们主要投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双城,评级AA+以上,并且要过内评系统。”
债务管控压力下 城投债发行放缓
Wind显示,截取5月1日至19日(下称“5月考察期”)数据,城投债共发行69只、 465.7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9.26%和56.43%。在有大量债券到期的情况下,5月考察期城投债的发行规模仍然偏低。具体来看,5月考察期内,城投债发行规模不及前两个月发行规模的10%;而城投债总偿还量为1333.4亿元,远高于发行量。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2020年,地方债发行规模继续维持高速增长,进一步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率大幅提高;不过,2020年财政部118号文发布以来,在财政部、各省财政厅(局)领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已经建立起了债务率监测体系,统一按照118号文的要求计算政府债务率、综合债务率,评定风险等级档次,债务管控日趋严格。
华泰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张继强指出,在地方政府债务管控趋于严格的政策背景中,城投债利差开始分化的市场环境下,城投信仰可能会被逐步打破,区域基本面对城投债定价的影响因素会进一步提高,建议投资者更为关注区域综合财力、债务率等基本面指标。债务率较高的地区,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的空间可能较小,同时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的支出压力较大,从而导致区域财力腾挪空间较低,对城投平台的支持能力、协调其偿债的能力可能较弱。
由于地方债务违约风险提升、地方债发行收紧,以及不少城投公司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后,银行对城投债的发行主体更为看重。
沪上某券商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现在区县级平台发的AA级债即使拿到批文了,也不好卖;地级市平台公司的债好卖一点。银行比较谨慎,对主体要求高,导致这些债最后只能卖给私募基金、上市公司闲置资金、非银机构等。
他进一步表示:“之前银行通常会对当地城投债提供属地支持。随着央行、发改委、证监会对城投平台发债的收紧,导致新发债变难,不能通过借新还旧偿还到期债务,这进一步加大了违约的风险,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对城投债的风险偏好收紧。”
在此背景下,记者采访银行人士了解到,银行对城投债的“配置”要求更高。
上述上市城商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告诉记者:“我们主要投长三角、大湾区、成渝双城,评级AA+以上,并且要过内评系统。”
华东某农商行人士亦表示,该行降低了城投债的配置比例,可投的城投债较少。
银行提高投资门槛 加强风险排查
从资产配置的角度,兴业研究首席信研委委员罗鹏程认为,短期来看,地方政府对城投公司的债务仍有较强的支持意愿,但由于地方政府经济财政和债务水平的差异,支持能力存在分化,城投债的投资已经不同于原来的刚兑预期,应当从企业信用和政府支持能力的角度配置信用资质良好的城投债,不宜过分资质下沉。
中证鹏元高级研发董事袁荃荃告诉记者,银行进行城投债投资的初衷是改善自身资产结构、减少经营风险、增加资产流动性、顺利实现利润目标,但如若银行投资城投债出现了“踩雷”,则上述美好愿望不仅会“泡汤”,而且还会因投资损失而不得不在流动性管理、声誉、监管等层面被动承受更多的挑战和压力,因此,多数银行进行城投债投资是慎之又慎的,尤其是在城投债违约风险逐步加剧和扩散的背景之下。
“不过,也有一些银行迫于经营压力而盲目提高风险偏好,超出自身投研、风控、流动性管理的能力范围,较为激进地开展城投债投资,这种情形多集中在中小银行,尤其是城商行、农商行等。”袁荃荃指出,总的来说,城投公司非标违约越来越频繁,传导至城投债是迟早的事,若市场上出现按照各种标准都毫无疑义的城投债违约,必然会大大降低银行投资城投债的积极性,还可能导致银行出现集中抛售持仓城投债、大幅收紧信用债投资范围乃至暂停购买所有信用债的情况。
罗鹏程还补充道,城投债在公开市场目前仍然维持零违约记录,若城投债发生实质性违约,可能会引发市场对城投债违约风险的担忧,一方面银行会加强对城投债的信用审查,提高投资门槛,另一方面也会加强对存量资产的信用排查,加强潜在风险处置。
袁荃荃建议,银行投资城投债一定要注意优选经济财政实力较强的区域、优选区域内处于核心地位的城投公司,务必规避掉所属区域经济财力羸弱、平台地位边缘化、城投属性弱化的城投公司,以更好地避开雷区、取得预期收益。此外,银行投资城投债还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投研能力等来选择适宜的审批模式,制定科学合理的审批要点。
比如,在审批模式上,可以设定一些准入条件,并结合负面清单管控、评分卡评分、专家经验判断等手段,来较为快速地审查发行人的信用风险,经审查通过的发行人实行动态的名单制管理,不符合审核标准的要及时剔除,名单内的可授权相关部门在一定限额和策略范围内自行交易。在审批要点上,应围绕发行人信用风险这一核心,同时兼顾债券的流动性、收益风险匹配度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指标选取和权重设置。